桥本甲状腺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日期: 2024-10-18
点击量: 206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以无痛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大,血清存在针对甲状腺的高滴度自身抗体为临床特征,约50%的患者最终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我国成人甲状腺自身抗体总体阳性率为14.19%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 阳性率分别为10.19%和9.7%。 本病属中医“瘿病”范畴,据甲状腺毒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不同阶段可分别命名为瘿气、瘿劳;伴随良性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分别命名为瘿瘤、石瘿。中医治疗 HT 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因此,制订适合国人、彰显中医优势的 HT 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对规范我国 HT 的中医诊疗及科学管理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以病证结合诊疗为原则,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临床专家和西医内分泌学专家,在方法学专家的指导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共识会议法形成推荐意见,完成定稿。 证据来源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Webof Science等数据库。 采用2001年英国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表1)。 本指南应用人群为从事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及规范化培训医师等。 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和医学责任认定依据;指南发布后将根据实际临床应用情况,适时更新。
1 病证结合诊断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2008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炎》的诊断标准。
1.2 医辨证标准 HT 多与先天禀赋、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水土饮食、外感六淫相关,所及脏腑以肝、脾、肾为主。(1)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期、甲状腺毒症期):肝郁气滞,郁久化火。(2)中期(亚临床甲减期):肝郁乘脾,脾气亏虚,运化失司。 (3)后期(临床甲减期):耗气伤阴,气阴两虚;久病及肾,脾肾阳虚。痰凝血瘀贯穿始终。
2 病证结合治疗
2.1 辨证治疗
2.1.1 早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期、甲状腺毒症期)
2.1.1.1 肝郁气滞证 临床表现:颈部多无明显肿大,可有颈部肿胀感,或咽部异物感,情绪不畅,或急躁易怒,或情绪低落,伴胸闷不舒,喜太息,腹胀便秘;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行气。 组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减(Ⅴ级,弱推荐)。 药物: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等。

2.1.2中期(亚临床甲减期) 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颈部弥漫性肿大,乏力倦怠,神疲,少气懒言,纳呆腹胀,大便稀溏。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色淡,苔薄白,脉弱。 治则:补脾益气。 组方: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加减( Ⅰb 级,强推荐)。 药物: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等。
2.1.3 后期(临床甲减期)
2.1.3.1 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颈部弥漫性肿大,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自汗盗汗,心悸不宁。 舌红、苔薄白,脉细无力或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散结消瘿。 组方:二至丸(《医便》) 合生脉散(《医学启源》)加减(Ⅰb 级,强推荐)。 药物:麦冬、五味子、人参等。
2.1.3.2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颈部弥漫性肿大,面色萎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腹胀纳呆,便溏肢肿,夜尿频多,健忘脱发。 舌胖大、苔白滑,脉沉细。 治则:益气温阳,补肾健脾。 组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Ⅴ级,弱推荐)。 药物: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等。
2.1.4 兼证 痰凝血瘀证,临床表现:颈部弥漫性肿大,按之较硬或有肿块,胸闷胸痛,食少纳差,妇女多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散结。 组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加减(Ⅴ级,弱推荐)。 药物: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生姜、乌梅、桃仁、红花、当归、芍药、熟地黄、川芎等。
2.2 辨症状治疗
2.2.1 咽喉疼痛 加忍冬藤、蒲公英、玄参、麦冬等(Ⅴ级,弱推荐)。
2.2.2 焦虑抑郁 加合欢皮、玫瑰花、郁金、香附、柴胡等(Ⅴ级,弱推荐)。
2.2.3 失眠多梦 加百合、夜交藤、酸枣仁、茯神、合欢皮等(Ⅴ级,弱推荐)。
2.2.4 脱发 加骨碎补、侧柏叶、何首乌等(Ⅴ级,弱推荐)。
2.2.5 皮肤干燥 加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百合等(Ⅴ级,弱推荐)。
2.2.6 浮肿 加汗防己、泽泻、泽兰、车前子、冬瓜皮、冬瓜子等(Ⅴ级,弱推荐)。
2.2.7 便秘 加何首乌、熟地黄、枸杞子、肉苁蓉等(Ⅴ级,弱推荐)。
2.2.8 肥胖 加生山楂、荷叶、薏苡仁、火麻仁等(Ⅴ级,弱推荐)。
2.2.9 血脂异常 加红曲、山楂、泽泻、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绞股蓝等(Ⅴ级,弱推荐)。
2.3 辨体征治疗
2.3.1 甲状腺肿大 加浙贝母、连翘、白芥子、瓦楞子等(Ⅴ级,弱推荐)。
2.3.2 良性甲状腺结节 加夏枯草、连翘、玄参、浙贝母、猫爪草等(Ⅴ级,弱推荐)。
2.3.3 突眼 加青葙子、刺蒺藜、浙贝母、黄芩、赤芍等(Ⅴ级,弱推荐)。
2.3.4 黏液性水肿 加白术、茯苓、大腹皮、厚朴、木瓜等(Ⅴ级,弱推荐)。
2.4 辨超声影像治疗 HT 的甲状腺超声弥漫性低回声及网格样改变均提示甲状腺纤维化。 可选用穿山龙、夏枯草、雷公藤、山慈菇、黄药子、人参等具有抗甲状腺纤维化作用的中药;还可选用广谱抗纤维化的中药,如丹参、川芎、黄芪、冬虫夏草、大黄和苦参等(Ⅴ级,弱推荐)。
2.5 HT 相关特殊问题
2.5.1 HT 与甲状腺癌 甲状腺自身免疫是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HT 伴发甲状腺癌主要发生乳头状甲状腺癌,也可与滤泡状甲状腺癌、髓样癌共存。 HT 伴甲状腺癌术后,清热解毒需贯穿始终,可选用白花舌蛇草、山慈姑、黄药子、金银花、七叶一枝花、蒲公英、夏枯草、鬼箭羽、猫爪草、穿山龙等;若术后气血受损,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黄等;若术后耗伤阴液,可选用麦冬、玄参、女贞子、旱莲草、生地黄、五味子、黄精等(Ⅴ级,弱推荐)。
2.5.2 HT 与女性生殖
2.5.2.1 月经异常 月经过少,可加杜仲、牛膝、山茱萸、熟地黄、川芎、香附等;月经过多,可加炒地榆、续断、桑寄生、熟地黄、茜草等;经期延长,可加黄芪、白术、女贞子、墨旱莲、蒲黄、泽兰等(Ⅴ级,弱推荐)。
2.5.2.2 不孕 可加菟丝子、覆盆子、益智仁、仙茅、仙灵脾、阿胶、鹿角胶等(Ⅴ级,弱推荐)。 针刺能提升 HT 育龄期女性生育能力,可取穴:廉泉、人迎、膻中、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和照海(Ⅰb 级,强推荐)。
2.5.2.3 产后甲状腺炎 (1)甲功正常期:加黄芪、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茯苓、甘草等;(2)甲状腺毒症期:加金银花、连翘、黄连、生地黄、知母、半夏、白芥子、夏枯草等;(3)甲减期:加熟地黄、鹿角、肉桂、防己、枸杞、茯苓、山茱萸等(Ⅴ级,弱推荐)。
2.5.3 HT 与认知障碍 HT 患者发生认知损伤的风险明显增高,易出现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影响学习、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可选用黄芪、人参、制首乌、桑椹、益智仁、熟地黄等(Ⅴ级,弱推荐)。
2.5.4 HT 与肠道菌群 HT 的发病与肠道菌群相关,调节肠道菌群可能对 HT 缓解有益。 可在辨证基础上选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方药,如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当归、陈皮)、益气化痰活血方(红参、黄芪、当归、莪术、法半夏、浙贝母、生牡蛎、鳖甲)、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等以及白芍、大黄等药物(Ⅴ级,弱推荐)。
2.5.5 HT 与硒 补硒有助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改善 HT 病情;充足的硒摄入还可以防止流产、先兆子痫、早产,并改善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可辨证选用党参、枸杞、陈皮、川芎、赤芍、当归等硒含量丰富的中药(Ⅴ级,弱推荐)。
2.5.6 HT 与维生素 D 补充维生素 D 在降低TPO-Ab、TGAb 滴度方面有独特优势,可作为 HT 的补充治疗。 可辨证选用黄芪、淫羊藿、冬虫夏草、杜仲等具有调节 维 生 素 D 代 谢 作 用 的 中 药( Ⅴ 级, 弱推荐)。
2.5.7 HT 与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是中医 9 种体质类型中的特禀质。HT患者常伴有过敏体质,HT 常与过敏性疾病共存。 HT 合并过敏性鼻炎时,可选用辛夷、苍耳子、白芷、石菖蒲等;合并过敏性皮肤病时,可选用马齿苋、紫草、白鲜皮、地肤子、牡丹皮等;合并肠道过敏时,可选用枳实、白术、黄芪等治疗(Ⅴ级,弱推荐)。
2.5.8 HT 与含碘中药 含碘中药可分为富碘中药、适碘中药和低碘中药。 HT 患者禁用富碘中药,如海藻、昆布、海带;可酌情选用适碘或低碘中药,如夏枯草、玄参、浙贝母、牡蛎、香附、山慈菇、黄药子等(Ⅴ级,弱推荐)。
2.6 专病专方专药治疗 结合文献分析,对治疗 HT的常用单味药、对药、角药进行了总结。
2.6.1 单味药 治疗 HT 的常用单味药及功效详见表2。
2.6.2 对药 治疗 HT 的常用对药及功效详见表3。


2.6.4 专病专方 治疗 HT 的常用专病专方及功效详见表5。
2.7 中成药治疗
2.7.1 夏枯草口服液(夏枯草胶囊、夏枯草颗粒) 组成:夏枯草。 功效:清火、散结、消肿。 适应证:适用于肝郁化火证、痰凝血瘀证。 用法用量:根据合并甲状腺功能状态,甲状腺功能正常阶段及合并甲亢阶段,单用夏枯草口服液,1支/次,2次/d,3个月一疗程;合并甲减阶段,伴发甲状腺肿大者,在补充甲状腺激素基础上使用夏枯草口服液,1支/次,2次/d,3个月一疗程,推荐治疗2个疗程以上。 注意事项:HT 合并甲状腺肿大者,临床表现出怕冷、腹泻、呕吐、水肿症状的患者慎用;中医辨证为阳虚证候的患者,不推荐使用;甲减不伴有甲状腺肿大者,不推荐使用;脾胃虚弱者不适合长期服 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Ⅰa级,强推荐)。
2.7.2 雷公藤多甙片 组成:雷公藤多甙。 功效: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 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适应证:适用于痰凝血瘀证。 用法用量:口服。 按体重每1kg,每日 1-1.5 mg,分3次饭后服。 注意事项:有严重心血管病和老年患者慎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Ⅰa级,强推荐)。

2.7.3小金胶囊 组成:人工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制草乌、枫香脂、醋乳香、醋没药、醋五灵脂、酒当归、地龙、香墨。 功效:散结消肿,化瘀止痛。适应证:适用于痰凝血瘀证、脾肾阳虚证。 用法用量:口服。3-7 粒/ 次,2次/d;小儿酌减。 注意事项:本品含制草乌,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脾胃虚弱者慎用;运动员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禁用(Ⅰb 级,强推荐)。
2.7.4 金水宝胶囊 组成:发胶虫草菌粉(Cs⁃4)。 功效:补益肺肾,秘精益气。 适应证:适用于气阴两虚证。用法用量:口服。3粒/次,3次/d。 注意事项:胃肠道不适患者建议饭后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Ⅰb 级,强推荐)。
2.7.5 百令胶囊(片) 组成:发酵冬虫夏草菌粉(Cs-C-Q80)。 功效:补肺肾,益精气。 适应证:适用于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口服,2-6 粒/ 次,3次/d。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Ⅰa 级,强推荐)。
2.7.6 火把花根片 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抗炎、免疫抑制。 适应证:适用于痰凝血瘀证。用法用量:口服, 3-5片/ 次,3次/d。注意事项: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贫血、白细胞、血小板低下者慎用;用药期间注意定期随诊及检查血、尿常规及心电图和肝肾功能;一般连续用药不宜超过3个月(Ⅰb 级,强推荐)。
2.7.7右归丸(右归胶囊) 组成:熟地黄、炮附片、肉桂、山药、酒萸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盐杜仲。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适应证:适用于脾肾阳虚证、痰凝血瘀证。 用法用量:口服。9g/次,3次/d。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Ⅰb 级,强推荐)。
2.7.8 参芪十一味颗粒 组成:人参(去芦)、黄芪、当归、天麻、熟地黄、泽泻、决明子、鹿角、菟丝子、细辛、枸杞子。 功效:补脾益气。 用于脾气虚所致的体弱、四肢无力。 适应证:适用于脾气亏虚证、脾肾阳虚证。 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3次/d。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Ⅰb 级,强推荐)。
3病证结合康复
3.1 药膳
3.1.1 栀子仁粥 处方:栀子仁100g,粳米100g,冰糖少许。 功效:清热降火。 适应证:肝郁化火证。 制作方法:栀子仁洗净晒干、研成细末备用。 粳米放入煲内加水煮至八成熟时,取栀子仁粉100g 调入粥内继续熬煮, 待 粥 熟, 调 入 冰 糖, 煮 至 融 化。 每 日2次温服。
3.1.2 四君蒸鸭 处方:嫩鸭1只,党参30g,白术15g,茯苓20g,调料适量。功效:益气健脾。 适应证:脾气亏虚证。 制作方法:鸭洗净,去除嘴、足,沸水中滚一遍捞起。 党参、白术、茯苓切片,装入纱布袋中,放入鸭腹;将鸭子置蒸碗内,加入姜、葱、绍酒、鲜汤各适量,用湿纸封住碗口,武火蒸3h,去纸并取出鸭腹内药包、葱、姜,加盐、味精,饮汤食肉。
3.1.3 桂浆粥 处方:肉桂3g,粳米50g,红糖适量。功效:补肾阳,温脾胃。 适应证:脾肾阳虚证。 制作方法: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调入肉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 或用肉桂末1-2g,调入粥内同煮服食。
3.2茶饮
3.2.1 橘朴茶 原料:橘络3g、厚朴3g、红茶3g、党参6g。用法:上四味共制粗末,沸水冲泡,每日1剂。功效:理气开郁,化痰散结。适 应 证:肝郁气滞证。
3.2.2 生脉饮 原料: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 用法:水煎,取汁,不拘时温服。 功效:益气养阴。 适应证:气阴两虚证。
3.3 针灸疗法
3.3.1 温补脾肾针刺处方 取穴:甲状腺投影面积和邻近地区(双侧:人迎-水突)、合谷、曲池、阳临泉、足三里、关元。 耳针:内分泌、甲状腺、交感神经、神门、垂体、大脑皮层。 功用:益气温阳,补肾健脾。 适应证:脾肾阳虚证。 操作手法:浅刺,捻转补法。 隔日1次。 禁忌证:经查体、超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等提示有恶变可能者;有严重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及出血性疾病者;妊娠期或月经期女性;晕针者(Ⅴ级,弱推荐)。
3.3.2 清肝泻火针刺处方 取穴:甲状腺投影面积和邻近地区(双侧:人迎-水突)、合谷、曲池、阳临泉、足三里、太冲。 耳针:内分泌、甲状腺、交感神经、神门、垂体、大脑皮层、肝、脾。 功用:清肝泻火,疏肝理气。 适应证:肝郁化火证。 操作手法:浅刺,捻转补法。 隔日1次。 禁忌证:经查体、超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等提示有恶变可能者;有严重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及出血性疾病者;妊娠期或月经期女性;晕针者(Ⅴ级,弱推荐)。
3.3.3 隔药饼灸处方 取穴:天突、膻中、中脘、关元、大椎、肾俞(双)、命门。 功用:温阳补虚、温通经络。适应证:脾肾阳虚证。 操作手法:将含有附子、丹参、肉桂、木香、红花等中药的药粉以黄酒调和制成厚约0.5cm、直径约2cm 的药饼,中间用针扎数孔。 用模具将2g 艾绒制成底直径2cm、高约2cm 的圆锥形艾炷。施灸时将艾炷置于药饼上,再将药饼放于所选穴位处,每次治疗取1组穴位,2组穴位交替施灸,每次每穴灸2壮。 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 禁忌证:极度疲劳、过饥或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者,对灸法恐惧者;经期妇女;精神病患者;有严重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患者等(Ⅴ级,弱推荐)。
3.4穴位贴敷
3.4.1 消瘿散结膏 药物组成:白芥子 30g,苏子30g,猫爪草30g,三棱30g,莪术30g,僵蚕30g,青黛30g,研末加凡士林调成糊状。 功用:活血破瘀、化痰散结消肿。 适应证:痰凝血瘀证。 贴敷部位:患侧扶突穴、水突穴。 禁忌证:经查体、超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等提示有恶变可能者;妊娠期或月经期女性;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Ⅰb 级,强推荐)。
3.4.2 消瘿膏 药物组成:生黄芪 60 g,郁金、当归、肉桂、金银花、杜仲、浙贝各 30 g,柴胡、夏枯草、菊花、莪术、赤芍各 15 g,黄芩、川芎、芒硝各 12 g,红花、天葵子、川楝子各 9 g,山慈菇 6 g,研磨成粉,添加生姜汁、凡士林调成糊状。 功用:行气活血、解毒散结。 适应证:痰凝血瘀证。 贴敷部位:双侧甲状腺处、天突穴、双阴陵泉以及双足三里等穴。 禁忌证:经查体、超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等提示有恶变可能者;妊娠期或月经期女性;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Ⅱb 级,弱推荐)。
3.5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是通过直流电将中药离子经皮肤引入甲状腺局部从而发挥作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柴胡、白芍、夏枯草、茯苓各50g,川芎、莪术、三棱、青黛各 30g。 操作方法:药物浓煎至200mL药汁,温度降至常温后注入纱布上,将纱布敷于患者颈前甲状腺部位,后利用离子导入仪的中频脉冲电流将药物离子化渗透到甲状腺组织中,根据患者感觉适当调整强度(Ⅱb 级,弱推荐)。
3.6耳穴 耳穴是耳廓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四肢相互沟通的部位,既是疾病反应点,又是疾病治疗点,可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选取内分泌、心、三焦、脾、肾5个穴位,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敷于穴位上,并进行按压,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即“得气”,每日 3 ~ 4 次,5min / 次,保留 4-5 d,每周治疗1次,双耳交替进行贴压治疗(Ⅰb 级,强推荐)。
4 治未病及病证结合三级预防
4.1 未病先防 HT 易感人群未病先防,首重调畅精神情志,避免情志刺激、精神压力,强调移情易性,重视形神兼养、劳逸适度,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方面需适碘饮食,每日摄入5-6g 加碘食盐;
可进食含硒比较丰富的食物,如虎皮芸豆、黄豆、绿豆、花生仁、鸡肝、鸡胸肉、鹌鹑蛋、大蒜、海虾、鲅鱼、大黄鱼等;可服用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如金枪鱼、鲭鱼和鲑鱼等肥鱼、谷物和燕麦片、蛋黄、干香菇等;增加日照,预防维生素 D 缺乏;过敏体质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者,应定期体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的变化。
4.2 既病防变 (1) 针对 HT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重点在于避免甲减,治疗以调肝健脾补肾为主,理气祛痰化瘀为辅。 调肝用柴胡、白芍、当归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健脾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补肾宜熟地黄、黄精、菟丝子、肉苁蓉补肾填精,阴阳双补。 同时辅以陈皮理气;半夏、浙贝母祛痰散结;川芎、丹参活血化瘀。(2)对于 HT 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饮食上可适量食用煮熟的十字花科蔬菜及豆制品。(3)对于 HT 伴甲状腺毒症的患者,适碘饮食,每日摄入 5-6g 碘盐,但应注意限制其他途径碘的摄入,尽可能忌用富碘食物。 (4)针对 HT 伴甲状腺结节的患者,重点在于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治疗以益气祛痰化瘀为主。 常用药物:黄芪、党参、茯苓、柴胡、郁金、白术、白芍、当归、熟地黄、陈皮、半夏、浙贝母、莪术、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
4.3 愈后防复 病情稳定阶段,HT 甲状腺功能正常,血清 TPOAb、TGAb 水平明显下降或降至正常,可予健脾补肾中药巩固治疗,如黄芪、山药、炒白术、党参、黄精、菟丝子等。 避免情志过激、劳累过度以及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 保证充足睡眠,控制体重,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及甲状腺超声。
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一篇:
抑郁症就是不开心吗?